《少年素质教育报·教研》2024年11月16日第46期
四维学习: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革命人物形象体悟策略
浙江省桐乡市城北小学 王建平
2022年版课标将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定位于立德树人,旨在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思维又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关键,是人所特有的宝贵能力。因此,教材编选了众多经典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革命传统课文的思想价值集中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它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以下四点谈谈人物形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作用。
一、统整思维:由点及面悟形象
在革命题材课文中,正面人物的塑造通常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得以呈现,革命人物的宝贵品质又是在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得以彰显。对于革命人物形象的感知,教师既需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整体上把握其特征,更需要借助局部的细节处去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感知,并进而和之前的感受达成一致。在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中的过程中,构建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四下《黄继光》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课文通过对黄继光的动作描写,充分展示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又站起来了”等语句,都表现了黄继光的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除了动作描写外,文中的环境描写也能烘托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如“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等。因此,抓住与人物相关的因素,对于体会人物形象至关重要。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给“特级英雄推荐表”的活动,从“英雄事迹”、“英雄行为”、“英雄精神”等方面整体感受英雄形象,感悟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统整思维。
二、关联思维:从此到彼释形象
在革命题材课文中往往不是单一的出现一个人物,而是同时存在很多人物。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切换感知和体悟人物的方式,从课文中其他人物身上积极探寻能够支撑、凸显正面人物形象的信息,在丰富解读视角的同时,运用关联思维让人物形象更加多元,让人物特征更加丰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文中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写到了每一位战士,运用了用群像凸显个体,用个体丰满群体,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先从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如何痛击敌人的情形,表现了他们英勇善战、团结勇敢的精神品质。接着又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刻画了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等每个战士的形象。既表现了不同战士的特点,又互为依托,完成了群像的塑造。因此,既教学中既可以从整体到个体感知任务形象,也可以从个体再到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这样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同时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的个体和群体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关联思维。
三、逆向思维:以反衬正明形象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具有鲜明的价值判断,在刻画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时,往往用反面人物来映衬,即以“反面人物”的“假、丑、恶”来映衬“正面人物”的“真、善、美”,以“反面人物”的“凶残、软 弱、贪婪”来映衬“正面人物”的“正义、坚定、无私”,通过逆向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样的思维方式即是逆向思维,它是从事物或观点的反面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其中扁鼻子军官是以一个反面人物的形象出现。他丧心病狂、穷凶极恶,为了自己的目的,对小小的雨来威逼利诱,甚至拳脚相加,丑恶的嘴脸一览无遗。在这一正一反的对比中,雨来的正义、勇敢爱国的形象就更加的鲜明了。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主要内容是雨来,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提到扁鼻子军官?” 以这样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从而在培养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四、归纳思维:以一至类拓形象
归纳思维,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总结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结论的思维方式。革命题材课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价值,它所展现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教学这类课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所教学的单篇课文,而要运用扩展性思维,从广阔的资源中探寻并延伸与课文中人物相类似的形象群体,拓展人物形象的观察视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它是在文本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
语文学习的外延可以无限延伸。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进行有效拓展,鼓励学生精选相关名著、书刊进行阅读,有意识地推广课外阅读。如,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可以推荐《故事新编》《狂人日记》等经典作品。这些文章寓意深刻,极具阅读意义。它们不但让学生感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聆听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还可推荐《红岩》《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让革命精神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将红色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进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总之,正面人物形象作为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助推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