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道德与法治课程衔接途径探究(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李刚)

2025-05-13

小升初道德与法治课程衔接途径探究

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李刚

小升初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衔接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强调了学段衔接的重要性。探究有效的衔接途径是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必做课题。

一、小升初道德与法治课程衔接的挑战

1. 知识体系的差异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初中阶段则更加注重法治观念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提升,知识体系存在明显差异。

2. 教学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以直观、生动为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初中阶段则更加注重理性分析和思维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可能使学生难以适应。

3. 教学评价有差异小学阶段的教学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而初中阶段则更加注重客观分析和理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小升初阶段可能产生挫败感,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小升初道德与法治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1.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为实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进阶性,教师应通读小学至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体系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与整合。例如,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与初中阶段的法治观念、道德品质培养有机结合,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2.优化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初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初中教师注重理性分析和思维训练,同时借鉴小学阶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校可以组织小学部与初中部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教学方法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3.完善教学评价的衔接。教学评价应注重连续性和渐进性,避免学生在小升初阶段产生过大的心理落差。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引入理性评价元素,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初中教师则应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衔接教育工作。

小升初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小升初道德与法治课程衔接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阅读2
分享
写评论...